生物医学工程论文_寰枢椎后路柔性固定的生物力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.1 材料 1.1.1 标本准备 1.1.2 内固定器械 1.2 研究方法 1.2.1 损伤模型制备 1.2.2 加载方式和测试顺序 1.2.3 运动学测量 1.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.1 运动范围比较 2.2 中性
文章目录
1 材料和方法
1.1 材料
1.1.1 标本准备
1.1.2 内固定器械
1.2 研究方法
1.2.1 损伤模型制备
1.2.2 加载方式和测试顺序
1.2.3 运动学测量
1.3 统计学处理
2 结果
2.1 运动范围比较
2.2 中性区比较
3 讨论
3.1 细棒
3.2 PEEK棒
3.3 寰枢椎柔性固定的适应症探讨
文章摘要:目的分析细棒、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。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(occipital bone,Oc)~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,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:(1)完整状态;(2)损伤状态: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;(3)坚强固定: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,直径3.5 mm钛棒连接;(4)PEEK棒:直径3.5 mm的PEEK棒连接;(5)细棒:直径2.0 mm钛棒连接。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,在完整、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,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.5 N·m的前屈/后伸、左/右侧弯和左/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。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,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。结果采用直径3.5 mm的钛棒,2.0 mm的细棒以及3.5 mm的PEEK棒固定后,在前屈、后伸、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(P<0.05)。直径3.5 mm和2.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,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(P=0.005),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、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(P<0.05)。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,无显著性差异(P>0.05)。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.0 mm的细棒固定,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。采用直径3.5 mm的PEEK棒固定,在前屈、后伸、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,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。
文章关键词:
文章来源:《医用生物力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swlx.cn/qikandaodu/2022/0125/639.html